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以教学手段创新推进改革
发布日期:2015-04-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111次
张士俊 范宗武
教育信息化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创新,必将为基础教育带来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作为信息化时代推进的本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项重要的使命即是以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创新带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创新,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综合改革,并列出具体举措,即:加快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教育网络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课程资源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建设,推进互联互通;强化宽带建设、终端设备设置、软件环境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改革;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这些措施从硬件、软件以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必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次新飞跃。从人类认知世界的历史看,人类最早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具象地认识世界的,后来发明了抽象的文字,认知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借助文字认知和交流终究是有局限的,缺少画面和声音,也就缺少了认知和交流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便捷性。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传播知识的方式和速度带来了革命性的跃进,也让人类认知方式有了全新变化,是对人类最初认知世界形式的高层次的回归。在信息时代应运而生的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是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必须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消极被动地应对。
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主要依靠书本、板书和口述,而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则依靠电子白板、云终端、教学软件以及信息教学资源库。在课堂上,教师引五彩缤纷的音像进入课堂,让生动鲜活的场景作为自己的“助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增长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教师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云终端打开教师的课件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云终端获取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课后,学生如还有疑问,可以打开教师讲课用的课件,重温教师的讲课细节。教研的方式变了,在网络平台上,出课教师、听课教师以及教研员都可以跨越空间限制参与现场交流,教师不出校门,便可以享受到优质教研资源。学校的管理方式变了,信息化办公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学校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校园办公平台已成为数字化校园运转的“大脑芯片”。
教育信息化对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说:“君子善假于物也。”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假借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助教”之力,可以弥补弱项,从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只能按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授课,而信息化课堂,教师则可以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所谓“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基于网络平台与资源的链接,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质得到关注,使学生个性成长、主动成长有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声音的接受能力强,听一遍胜过阅读多遍;有的学生对画面感知力强,一见胜过百闻。教育信息化则将多种学习方式集结在一起,音响、视频齐上,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普及的时代,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不仅要看它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设施,同时也要看它教学资源软件开发的实力。教育信息化目前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各地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创新,正迅速渗透于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提高着教育教学的效率,更新着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信息化也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手段,譬如家委会平台建设、监督评议机制平台的建立等,都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使改革更加客观、公正、透明、高效。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当兴利除弊。要认真研究教育信息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将其作为一种手段来运用,而不是被其所“奴役”。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远离电脑、健身强体、陶冶情操。要不断开发、更新教育信息化工具,使其对学生身体(包括视力)的影响保持在最安全的范围内。
教育信息化可以让中小学生在成长经历中熟悉信息技术,进而成长为信息时代的主人。教育信息化的出现已经将教育的历史划分了时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应当与时俱进,科学地使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