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多管齐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15-03-2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728次
本报记者 张振升
在安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具体实践——从“人人有学上”的初步均衡,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人人上好学”的优质均衡,该市多管齐下把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向新高度。
“重点”变成“首要”,落实城乡教育均衡“硬保障”
100%的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关键是资金投入。为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到位,安丘市政府将其列为首要任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市、镇两级党政两个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住建等1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同时,还将其纳入市政府对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及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检查通报。
目前,该市共新建、迁建学校10处,改扩建学校49处,新建校舍68.92万平方米,总投资11.05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设施设备配备。仅2014年5至9月份,县、镇两级财政就投入资金共计1.39亿元,为各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配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图书及图书管理软件、升降桌凳,铺设塑胶、炉渣运动场地,修整各类球场等,使全市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提升。
“黑板”变成“白板”,落实城乡教育均衡“硬条件”
安丘市投资1.4亿元为各学校高标准配备内部设施,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了“班班通”工程,实现了农村学校班班配多媒体、城区学校班班配电子白板。投入1000余万元,配备了245台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将液晶电视、电脑、音响、投影机、电子白板、多媒体中控六大硬件合而为一,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投资836万元,筹建了覆盖全市各校的数字专网,建立起灵活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投资930万元,建成了教育网云数据处理中心和30处自动录播教室,实现了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
“独奏”变为“合奏”,奏出城乡教育均衡“主旋律”
进入新世纪,安丘对全市学校进行布局优化,盘活了教育资源,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在此基础上,该市又创新性实施了城乡“发展共同体”办学。该市将全市98处义务教育学校,以教育联盟和教育学区的方式划分为9个学校发展共同体,组建16个对口帮扶实体,让城区中小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城区学校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共同体内各学校间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成果共享。农村学校的考核成绩,也作为城区学校的考核成绩,以激发城区学校帮扶积极性。同时,该市实施教育集团化,有效化解了“择校热”,为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以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下设市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和市北区实验小学,集团内教师可以自由流动,资源可以充分共享。集团的建立使地处农村的刘家尧镇40多个自然村、兴安街道20多个自然村的群众子女受到优质教育。
安丘市教育局局长闫振允认为,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统一发展”,而是校际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特色发展,方能奏出高位均衡教育的和谐乐章。
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均衡、优质、高位发展的决定因素。为切实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安丘市不断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近3年共招录新教师600多名,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学校教学一线。今年该市又招聘218名教师,为农村小学每校再引进1名专业教师。除对教师进行日常的业务培训和“齐鲁名师带教工程”外,安丘还推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网络培训,被确定为“全省教师常态化网络研修县级试点单位”。该市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每年城区各校都派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也相应派出教师到城区交流任教,近3年共交流城乡教师、校干169人。同时,该市还将全市中小学校划分成12个片区,由市教研员牵头,构建了城乡一体学科教研联盟,定期举办“同课异构”研讨、“名师论坛”、“名师讲堂”、“盟区新秀赛讲”、“师徒同台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