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为学校内涵发展引入“活水”
发布日期:2015-03-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962次
本报记者 苗成彦
“每名学生都是立体、鲜活的完整生命体,他的成长是全时空、全过程的,而不是一时一刻、一时一地的成长。因此,办学要有整体精神,让教育回归整体。”在日前临沂市罗庄区举办的“内涵发展”校长论坛上,册山中学校长李思栋如是说。该校从2012年起,先后构建起年级管理共同体、学科研究共同体、班级成长共同体和家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四个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指向学生的发展,指向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构建共同体机制是该校校本管理的一次创新,是对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一种方式。年级管理共同体以学术委员会制度为支撑,实现全面育人;学科研究共同体以学科首席教师制度为支撑,实现全课程育人;班级成长共同体以班教导会制度为支撑,实现全员育人;家校教育共同体以教育议事会制度为支撑,实现全程育人。每个共同体通过和谐发展、有效运作,实现对教师发展和各类教育活动的价值引领与专业引领,促进了每位教师教育领导力的提升。
每一年级的共同体都有不同的发展愿景与管理目标。年级主任、班主任、年级学科组长、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在学术委员会的引领下,各自担当起不同的育人责任。年级管理共同体如同学校的“二级单位”,直接对校长、学校发展负责。年级管理共同体的每一个年级实体都通过学科研究共同体、班级成长共同体和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协调配合、衔接一致,实现全面育人的愿景。
该校在年级管理共同体良性推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成班级成长共同体,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班级共同体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班主任是核心,学生是主体,科任教师是主导,家长是纽带,四位一体。他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为确保班级成长共同体的健康发展,该校出台了《班级成长共同体考核细则》,规定以师生和谐成长为核心追求,把教师的师德表现、常规落实、课堂教学、学科成绩、活动创新等综合量化,形成班级共同体成绩,对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所有科任教师实行捆绑式评价,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全员育人的愿景。
为了实现全课程育人的目标,该校建立了学科首席教师、学科教师、学生与异科教师、校外名家参与的学科研究共同体,旨在构建优秀学科团队,发挥学科团队的研究优势,实现课堂育人。各学科教研组通过建立学科首席教师制度和教研组文化建设,对学科发展、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专业规划与指导,坚持以“争创品牌教研组”为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品牌教研组评选方案》、《教研组文化建设考核方案》、《功勋教研组长评选办法》、《团队创优附加奖惩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每个学科团队实行捆绑式管理与评价,形成了以育人为核心的团队文化精神。
册山中学还创建了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内的家校教育共同体,分别在校级、年级、班级建立了三级家委会,把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生、家长等都纳入教育体系,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三级家委会”管理。
谈起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初衷,李思栋说:“我们通过分类建设共同体实现管理机制创新,为教育体系中的每一个人(教师、学生和家长)创建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自由思想;既有共同愿景,又有自主行动’的环境,让每个人的潜能得以发挥,让每位师生享受幸福而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