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搭平台 互利共赢谋发展
发布日期:2015-03-0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722次
本报通讯员 李宁
临沂市费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
费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费县一中、二中及实验中学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源。
为探索建立中学优质生源培养、选拔和输送机制,进一步提高高校生源质量,推动基础教育上层次、上水平,2014年12月5日,鲁东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全文、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远庆一行赶赴费县,与费县一中、二中、实验中学的领导深入交流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等事宜。
志同道合
沂蒙冬日,寒风萧瑟。2014年12月5日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费县实验中学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
王全文代表学校详细介绍了鲁东大学在文化传承、办学条件、学科建设、教学成果、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并阐明了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即“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谋科学发展大业”。例如,双方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互相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开展讲学和教研活动,共同参与国家级、省级教科研课题,以及在高考录取、教师招考、优秀毕业生推荐等方面互利互惠,等等。费县教育局领导及三所高中分管教学的校长也分别表达了对基地建设的极大热情、对基地内涵的高度赞同以及对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坚定信心。
随后,王全文分别与费县一中、二中、实验中学的领导签署了建立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书,并共同为基地揭牌。
桃李芬芳
共同见证此次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揭牌仪式的还有多位任教于费县三所中学的鲁东大学校友代表。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学院,从1988级到2002级不等。在仪式现场,这些校友们既欣喜又激动。他们饱含深情地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岁月,难忘母校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丰富的人文精神,感恩母校的培养,牵挂母校的点滴,想念老师、同学和一草一木。有的校友对烟台的大雪和虽累犹荣的扫雪经历至今印象深刻,有的校友为当初某一门课没有认真听而深怀遗憾。
这些优秀的校友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勤恳地工作,表现得很出色,成了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鲁东大学2004届数学系毕业生田松东,现已担任费县一中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有的还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工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他们纷纷表示,会始终牢记母校的培养、教育,努力工作,教书育人,为母校争光。
互利共赢
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高校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而保证就业质量的前提是保证生源质量。费县教育局局长唐恺说,此次鲁东大学与费县三所中学建立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鲁东大学的这一举措充分显示了高校发展的前瞻意识和创新思维。
费县实验中学任校长认为,鲁东大学培养的各位优秀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反映了该校厚重的人文气息和严谨的治学风格。他们不仅为其自身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费县二中肖校长认为,将高校与中学之间的有效合作推向深入,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建立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并创新合作形式的新举措,必将开创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局面。
悬悬而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便会发现随后的无限可能。
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不会仅限于当前的内容。比如,在鲁东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全文、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远庆一行与费县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深入交流中,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与鲁东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之间找到了结合点。接下来,双方将围绕基地内涵建设开展后续工作,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成效。
鲁东大学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局限于费县,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山东省17个市推进。这一创新之举切合实际,着眼长远,必将实现高校、中学、学生三方共赢,结出累累硕果,为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