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民主管理“绿色通道”

记者 刘云龙 通讯员 王江山
  寿光市上口三中多年来立足学校实际,把“民主”和“沟通”作为工作发轫点,不断强化教师民主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家校沟通管理,铺就了民主管理“绿色通道”。
教师成为主人翁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位教职员工都感到自己重要’,把学校管理的话语权真正交给教师,从而让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达到这种管理境界,离不开学校的民主管理。”该校校长马香池如是说。
  作为校领导与教职工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每学期一次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在该校已经成型。在反复酝酿修改的基础上,该校重新修订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细则》、《民主协商制度》、《办事公开制度》、《教职工代表咨询制度》、《评议学校领导制度》等。民主议事会是该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该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先期评估、中期监督,形成了学校大宗物资代表议价采购制度、大型维修代表参与制度和学校开支报账代表审核盖章制度。在2013年暑假餐厅维修工作中,民主议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管,并监督及时将各种维修账目予以公示,没有出现丝毫纰漏。
  通过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学校教师QQ群等方式,学校健全了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形成了“对建议欢迎,对揭短宽容,对议论坦然,对冲动理解”的民主治校格局。该校开展“我为学校献一策”金点子评选活动,广泛吸纳群众智慧、科学谋划学校发展。2013年春季以来,学校共收到金点子案例25份,最终评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其中,郝西堂老师《实行分层次套餐式教师培训》的建议,获得金点子评选一等奖。根据老师们的合理化建议,学校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提升了教师早餐标准,投资3万元修建教师健身小广场,外出培训学习实行培训任务认领制度。
学生成为小主人
  近年来,上口三中弘扬“学生第一”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学校采用“分切蛋糕”的管理理念,从班级内的班级管理员到学习小组、卫生小组到班委,再到级部学生会、校学生会,组建了各式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均由学生自己来运作。首先,班级内先选小组长,再选班委;然后,级部选举学生会,学校选举校学生会。而各种社团的成立,从社团招募海报,到成员确定,以及社团内的规章制度和社团活动,也完全由学生一手操办。无论是制定计划、检查监督还是总结评比,学生都全程参与,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课堂上,小组长认真指导组员,副组长认真记录小组成员表现;放学时,各级部学生会、校学生会成员会站在教室到餐厅之间的不同位置,对学生路队情况、文明就餐情况进行督察;饭后,对各班、各小组的卫生清扫、午休纪律进行督察,并将督察情况及时通报。学校根据学生会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分级部强化习惯养成教育:七年级重点抓午晚修、就餐等生活习惯的养成;八年级重点抓学生学习习惯的深化和提升;九年级重点抓人生规划和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管理,催生了满园春色。该校计算机兴趣小组选择了陶器制作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制作的《泥情陶韵》在去年的全国计算机网页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奖;校篮球队利用大课间、活动课、周末、假期进行训练,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联赛,最后获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文学社自主编写了一套《拥抱明天》文学类校本教材。
家庭成为同盟军
  为了避免学校教育的单向性,上口三中一直注重家校沟通工作,力求让家长和社区成为教育的忠实同盟军。
  每年秋季,该校都会将校聘社会监督员、家长代表和服务区村党支部书记请进学校听取意见。同时,学校开展与社区、乡村互动活动。尤其是在落实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上,学校充分尊重社区和村委会意见。
  学校以级部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家长,还聘请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他们参与学校大型的教育活动,也常到学校听课,检查教与学情况,指导课外活动。2012年以来,家长委员会提出了近百条建议和意见,包含了从学校建设、学生管理到安全教育、闲暇教育等方方面面。如今,家长委员会的建议已被采纳了73条。
  该校抓住家长课程开课的时机,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的动向、理论,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让部分家长改变了孩子的教育责任全由教师承担的错误认识,真正实现了家校联手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