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上)

皮士进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微课),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这好比把传统的课内学习、课外作业的教学方式翻转过来,所以叫做翻转课堂。
  枣庄市峄城区教育局对美国的翻转课堂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翻转课堂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学会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基于知识学习的翻转课堂”。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应该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作为核心目标,应体现“发现、经历、体验、探索”等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我们认为,中国的翻转课堂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必须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必须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个性心理、思想品质的形成。因此,峄城区海尔希望小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自2014年3月开始了“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实验。
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
  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就是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翻转课堂的目标,选择翻转课堂的策略,进行微课制作、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的完整教学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个三维的课程目标不仅明确了基础教育培养对象应达到的素质要求,也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有效的教学在于三维目标的达成”。翻转课堂必须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于传统课堂,必须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设计微课和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必须根据下面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学生将获得什么?如何获得?获得了没有?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求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进行探究创造,从而掌握知识;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要注重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知等科学的态度和团结互助、开放包容等正确的价值观。绝不能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阶段,小学生不应以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而应以探究、体验为主要任务,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方法为主要目标,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打造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第一步是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在峄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岩的指导下,海尔希望小学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研究。学校要求教师在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研究时紧扣四个基本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带他们去?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了那里?
  学校编制了各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期课程纲要”。为便于操作,教师们集体研制了“学期课程纲要”的呈现格式。它包含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六部分内容。
  学校又编制了“基于标准的单元质量评价设计”。它包括单元结果性评价设计和单元表现性评价设计。制定了结果性评价细目表、结果性评价样本以及表现性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设计、表现性评价标准等。
  学校还研制了“基于标准的翻转课堂课时设计”案例。它包含五部分内容:目标确定的依据(包括课程标准的表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确定学习目标(包含三维目标),评价任务(必须坚持“教学目标源于课程目标,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具或学具准备,教学活动方案。
  这样的教学设计追求最大可能地体现课程标准。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得以最大可能地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工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两种自学工具:“探究质疑导航”和“探究质疑记录”。
  “探究质疑导航”就是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相比于普通的微课,它的内容除了重难点知识讲解外,还有大量的探究方法提示、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资料。“探究质疑记录”是教师印制的课前学习单,上面有自学的步骤、自学要求。其内容如下:首先要求列出自学任务;然后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的已有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边探究边整理探究的步骤、发现的知识规律、使用的探究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列出没有解决、需要课内研讨的问题。
  学生的课外探究作业包括两部分:操作性的探究和文字性的“探究质疑记录”。对此,教师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当实在无法独立完成时,学生可以参考“探究质疑导航”(微课)中的教师提示,在线向同学、老师请教,或直接请教家长。“探究质疑记录”是课外探究过程和成果的纸质呈现,探究成果包括发现的知识规律、方法、问题等。这样的课外探究记录是真实的、有创造性的,因而难度较大。鉴于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当学生做探究作业时,教师不应再布置其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