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家长课,我们喜欢”

本报记者 蔡廷杰 通讯员 王东伟 高振中
  1月8日下午2点,记者随着脚步匆匆的家长们走进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小学,来到一间敞亮的大教室。2点30分,能容纳百余人的大教室已座无虚席,家长选修课正式开始。主讲是年轻的女教师孙辉,题目是《孩子厌学怎么办》。课堂从一段母子情景对话入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家长的心思。孙老师抽丝剥茧、丝丝入扣地分析了孩子厌学的原因。她一会儿提问交流,一会儿展开讨论,一会儿游戏体验,抛出的一个个富有情趣却发人深省的话题和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听课的家长们。
  “孩子快上初中了,得好好学学怎么教育孩子。我选修了小学高年级的所有家长课程,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学校根据家长的需要开课,解决家长的困惑,这样的家长课我们非常喜欢。”家长课后,家长们纷纷表达他们对家长课的感受。
  “这样的家长选修课,我们已经探索了一个学期,很受家长欢迎。”校长刘大金一边给记者介绍他们的家长课程,一边领记者查看了家长们的作业。几大摞家长作业整整齐齐地摆在办公桌上,作业上有主讲老师的批改记录,还有鲜红的得分,有些特别优秀的家长作业还被塑封之后挂在墙上进行展示。“下一次家长课是这学期的最后一节,我们还要给表现优秀的家长发奖呢。”课程主创者马玉娟老师告诉记者。
  近年来,各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家长课,开发家长课程,探索家长课模式,但不少学校的家长课流于形式。一所山区村小却能把家长课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原因何在?
  “相对于城市孩子的父母,山区孩子的父母不太关注孩子的成长,也不太懂得如何科学教育孩子,认为教育完全是学校老师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改变这种观念。成功的教育需要家校合作,融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刘大金对开设家长课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做好家长教育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早在几年前,学校就选派马玉娟老师参加了市家教中心组织的培训,并力荐马老师担任潍坊市家庭教育宣讲团教师。马玉娟满腔热情地投入山区学校家长课模式探索和课程开发工作中,带起了孙辉、孟娇、田月娥等一批优秀的家长课教师。
  师资问题解决了,家长课程开发出来了,家长课也开起来了,但家长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情主动,不少家长总是一副应付的心态。怎么办?
  老师们通过走访家长,开展调查研究,拿出了新的措施:一是提前公布规划好的课程内容,让家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听课时间;二是根据多数家长的需要和反馈意见,设计新的课程内容;三是精选讲课老师,分别从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选拔一位高水平的教师担任主讲老师,成立家长课备课组,精心备课;四是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孩子问题入手,从班级案例切入,真正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五是改变课堂学习形式,通过讨论交流、话题互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活动体验的方式让家长们积极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学习。
  2014年新学期开始后,该校每月开设一次家长课,时间固定在每月第一个星期的周二、三、四下午,家长们可以自由选择听课内容和时间,但必须完成相应的作业。
  秦子翼的爸爸在杨集开着一家羊肉馆,每个月的家长课他都准时参加。他说:“只要有家长课我就来听,我听课受益了,孩子也跟着受益。我是个急性子,以前动不动就发脾气,训斥孩子,现在学会讲点儿策略了。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啊。”刚刚上完家长课的孙老师告诉我们:“以前不少孩子父母连开家长会都不来,现在他们常常打电话,询问下一次家长课开课的具体时间。”
  牟常青是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在课堂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住。他的妈妈听了“培养孩子良好注意力”一课后,学着用“舒尔特方格”训练他的注意力。现在,他进步非常大,基本上能做到安静地听课了。三年级学生张明晨前段时间突然不想上学了,父母没有像以前那样责骂他,而是仔细查找原因,还主动找老师帮助分析,终于找到症结。四年级2班学生岳玉坤说:“以前爸爸要么出去喝酒打牌,要么在家玩电脑游戏,还一个劲儿地吼着我快做作业,现在爸爸变了,一有时间就陪我写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