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发布日期:2015-01-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080次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李鲲鹏
“学生有工作,老师才有工作;自主创业不是学生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是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经常说的一句话。早在2009年9月,青岛科技大学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实施意见》,从政策、经费、场地、技术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此举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交口称赞。
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该校规定:在校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获得学校提供的3万~5万元专项扶持基金,而且创业团队主要成员的学籍在学校规定基础上可以延长一年;研究生可以获10个科研成果量化分,本科生可以获12个创业实践学分,免修公共选修类课程;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对创业团队学生全部免费开放,成功创业学生可作为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生推荐免试读研究生。该校高分子学院创业学生柴大程与导师合作研究“橡胶胶片隔离剂SP-20”,创立青岛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实现技术转化,公司年产量达1.5万吨。他作为“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学生”,被保送为研究生。
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淑华告诉记者:“创业的前提是创新。我们鼓励在校大学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勇于创新,做有科技含量的创业者。”2009年毕业于该校中德学院机械专业的学生葛茂旭说:“我的创业之路是从学校团委举办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开始的。现在,我的公司已经与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著名公司开展合作,年营业额突破了500万元。”他凭借与学院老师共同研发的自动化污水处理系统这一核心技术,与同学创办了青岛清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先后承接了韩国LG电子中水回用工程和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收费区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项目。
“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推进创新创业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帮助创业大学生解除后顾之忧。”青岛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郑德前说。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各学院相应地成立了“学院创业工作办公室”,校、院两级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007年,学校设立了324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重点创业项目。
学校最早于2009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3年在“橡胶谷”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对进入基地的创业团队,学校为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并减免水电、物业、网络等费用。动画专业学生胡鹏、计算机专业学生田玉华,是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两个不同学院的创业者,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功生产出“工业3D动画互动演示系统”,产品代表海尔集团参加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展会)及“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总结,该校构建了“以科大模式为依托,培育校园创业文化;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以基地平台为支撑,推进学生创业孵化;以政策服务为保障,推动学生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创业工作模式,形成了“科技创新,学科创业”的创业工作特色。
广大教师在自主开展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的同时,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将技术转让、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而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了创业技能,积累了创业经验,形成了老师带领学生创业的可喜局面。
创业教育全程规划终结硕果
“我们的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让创业成为一种文化。”校团委书记王锋业介绍道,“学校把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一起作为学生必修课。”
青岛科技大学不仅设有创业讲坛、创业联盟和名为“在路上”的大学生创业网,为学生提供创业交流及创业动态、政策咨询等信息服务,而且积极推行创业教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定期创业教育培训。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创业工作专职人员、校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化、专职化、专家化的“创业指导专家团”,对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指导。专家团中包括18位教授和61位国家职业指导师。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其校外专家团中既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老总,也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校内外创业导师比例达到1∶1。学校还建立了青岛首家高校“YBC”创业服务站,并引入180万资金建立青岛创业大学青科大教学点,每年培训毕业生1200人次。学校每年拨付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季”、“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ALPS机电杯’创业计划大赛”、“一院一赛”等活动。近年来,共有1万余名学生参加大赛,累计完成创业项目200余个。
据统计,近三年来,该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占当年毕业生的1.4%左右,高于全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平均数。
经过多年的培育,该校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学校已成功孵化企业85家,其中成功孵化并推向社会53家,正处于孵化期内的企业32家。2012届毕业生张威凭借学校学科优势,创办了青岛同科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这家公司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签约毕业生58人。他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先后被评为“山东化工年度精英人物”、“山东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公司被评为“青岛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青岛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企业”。他创办的这家企业技术含量高,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已成为青岛科技大学学生自主创业的楷模。
据悉,通过学科创业带动学生就业,该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毕业生签约率连续8年位列山东省属本科高校前茅。2014年,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青岛科技大学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称号。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