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经济弱县教育均衡
发布日期:2014-12-2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339次
本报记者 李磊
东阿县是全省30个经济弱县之一。过去,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该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均衡的现象。不过,近年来,随着东阿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教育的沟壑正在被填平,一切正在被改写……
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
“自从用上‘班班通’后,孩子们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用优质教育资源了。”11月28日,谈及用了两个月的“班班通”,东阿县刘集镇娄营小学校长王长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娄营小学是该县最偏远的教学点,只有17名学生。这里离城区约30公里,交通不便。2014年9月份开学后,学校接通宽带,用上了“班班通”。
在东阿县,像娄营小学这样的教学点有23个,如今已全部实现了“班班通”。据鱼山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赵一磊介绍,“班班通”除了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外,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些农村老教师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现在有了“班班通”,学生可以随时校正读音,对于提高普通话水平帮助很大。
据悉,近年来,东阿县累计投入3600多万元,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228个,为15所学校配备了远程视频会议教学系统,为全县2800名一线教师人手一台配备笔记本电脑,配备“班班通”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669个。截至目前,全县59所中小学校全部接通互联网。
跟进培训要求“人人会”
有了教育信息化装备,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积极性呢?东阿县教育局局长朱传增认为,一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让其“会用”,二要经常性开展评比活动,让其“愿用”。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实现“人人会”的目的,该县组建专门的培训队伍,平时校内培训,假期分期分批参加省、市、县培训,初步实现了骨干教师会设计、专业教师会制作、全体教师会应用的目标。
同时,自2011年起,该县每年都举办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并将评选结果作为评优选模、职称评定挂钩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评选优质课274节、多媒体课件312个。教育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实现了从“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
网络教研广纳“众人智”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整合,东阿县打造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保障各中小学之间的数据互通和系统互联。同时,通过整合、征集、汇聚、购买以及开发等方式,建立了覆盖中小学所有学段、学科和绝大多数版本教材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发了以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多种教学应用服务,促使中小学教研“网”集众人智慧,成就精彩课堂。
据东阿县电教馆馆长贺四新介绍,东阿县有很多网络教研达人,他们都是网络教研的“智囊”。东阿县第四实验小学的沈宁宁就是其中一位。她从2006年就开始写教研博客,每天都将教学反思上传到博客。去年,她将博客上30多万字的教学反思结集出版。
朱传增说:“有了网络,世界变小了,教研变大了。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