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企融合中打造特色品牌

  近年来,东营区职业中专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联合办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培育形成了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突出以人为本,形成办学特色。立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目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明于理、合于规、勤于事、精于艺”的培养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技能人才培养之路。“明于理”,学校结合社会现状和学生实际,建立了思想教育体系。开展了“感恩”、“雷锋精神”等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明事理、提素质。“合于规”,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将集团酒店的礼仪规范标准融入日常的学生行为规范中。把“一条直线”、“统一规范的着装”等作为基本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纠正中学会遵守规则。“勤于事”,学校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达标考核、技能比赛活动,将加班加点练习技能、钻研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树立为勤奋的典型,通过广播站、校园文明行进行宣传,使学生养成勤劳干事的习惯。“精于艺”,学校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知行合一”作为培养目标,实训课占总课时的比重达60%。
  提升管理境界,创新“两个机制”。借助集团优秀管理模式,形成了“学校管理企业化、学生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一是创新考核机制。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二是创新管理机制。配备专职的校级质检和培训人员,注重问题的督导解决和教职工的教育、培养,使各类政策、规范得以落实,管理效益得到切实提高。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四项转变”。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一是课程设置向“针对性”转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教学内容向“实用型”转变。采用模块式教学,开发一系列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的操作流程接轨。三是教学方法向“情境化”转变。课堂教学更注重实效,强调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四是教学组织向特色课转变。鼓励教师开展特色课程教学,通过课程渗透和专题式培训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四个对接”。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四个对接。一是需求对接。推进教学改革,新开设制冷空调设备与维修专业并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形成烹饪与膳食营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两大专业群。二是理念对接。把企业育人理念引入课堂,把“培养学生就是为集团培养员工”作为员工共识。三是技术对接。采取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促使教师真正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四是管理对接。把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学校,保证了教学内容、规范与集团的同步性,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