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区孩子享受现代化职业教育

窦文刚 冯元民
  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朐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但是,这个国家级财政困难县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工程和战略重点,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的现代化,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今年夏天,从天津传来喜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学生张静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获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全国一等奖;同时,该校的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项目代表队荣获全国二等奖。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能够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令人刮目相看。
  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近年来,临朐县职业教育多管齐下,集中力量,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产业调整专业和课程。为了适应县域铝型材、不锈钢两大产业集群以及磁电电子、雕塑观赏石等产业发展迅速的形势,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设了机械加工、数控、商贸、雕塑观赏石艺术等专业,加强了汽修、电子等专业。目前,临朐县拥有省、市重点名牌专业9个,涵盖县内主导产业与现代农业的6大专业群、30余个专业方向,已形成了适应县域经济建设的专业布局。他们还对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例如,在车工、钳工、焊接等专业,把工业CAD列为必修课程。辅导学生进行三维制图的高老师介绍说:“我们学校早在2009年就开设了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了这种专业技能。”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打破原来“教、学、做”分离的课堂模式,把动漫、机械加工等大部分专业教室与实习车间连为一体,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二是从2006年起推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学生每年到名优企业顶岗实践3个月左右。在企业,学生身处现代化的生产环境,感受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学生既锻炼了专业技能,又开阔了视野,还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三是推行“产教结合”模式,以工促学、以产养教。企业向学校提供设备、耗材、资金、师资等,配合教学计划组织师生为企业加工生产水泥仓、吊环、蜗杆等产品。教学与生产合二为一,彻底破解了实训耗材不足、教学临场感不强等问题。
  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必须有现代化教师。近年来,临朐县拿出部分编制指标,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了23名急需的专业教师,其中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从潍坊市计算机协会等机构、企业聘请能工巧匠46人次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将行业、产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中。该县还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在扎实抓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优先保障职业学校的教师培训经费,组织专业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让他们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以确保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处于前沿。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临朐县制定政策,落实经费,鼓励引导各职业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设立校园技能节等,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自2009年以来,该县所有的职业学校均跻身于“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职十强学校”,师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80多项奖励。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广大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高涨,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临朐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