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乡村小学教育新生态

本报记者 宋以生 通讯员 付洪良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安次小学创新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引领师生对学校价值产生广泛认同,让学校办学充满了生机活力。
学生都有好习惯
  拖把、垃圾桶、笤帚等是学校教室里常见的物品,但是在安次小学,这些东西全没了踪影。
  学校校长牛兴旺介绍,原来各班的卫生工具也是堆放在教室后面的角落,大小、高低不一,显得很凌乱。后来,学校要求将笤帚、铲子放置在专用的储物柜中,将拖把集中放在楼层卫生间里。
  走进安次小学的卫生间,只见十几把拖把整齐地悬挂在墙壁上。也许是刚打扫完卫生的缘故,有的拖把还滴着水。“孩子们打扫完卫生就把拖把悬挂起来,既能尽快沥干拖把的水分,还养成了好习惯,一举两得。”牛兴旺说。
  学校还将卫生区承包给学生,并与学生签订责任书。学生除了每日在固定时间清扫外,平常有时间也要到“责任田”看看,发现废纸和枯叶就随时清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也养成了一种好习惯。
老师都是主人翁
  “许老师,今天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值班的许春美老师买菜回来,准备上课的老师们半开玩笑地询问。
  据了解,安次小学是目前稷下街道唯一保留教师食堂的学校,老师们自己安排值日表,轮流值班做饭。正在洗菜的许老师说:“中午,大家下课后围坐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在老师们的心中,安次小学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主动参与学校事务,认可她、爱护她。学校有21名教师,每名教师都积极争做班主任。考虑到保护老师们的积极性,学校实行双班主任管理,而且两名班主任没有正副之分,共同管理班级事务。
  牛兴旺介绍,两名班主任是自愿组合。学校列举了班主任需要做的24件事,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即使两个人管理也不会出现矛盾和扯皮现象。学校要建设一条路,学校男女教师齐上阵,男教师负责外面的工地,女教师负责管理班级、上课、做饭,一天的时间就将路修成了。
  韩俊礼老师既是学校的总务主任,也是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还是两个班的数学老师,虽然已经年过五旬,但仍然干劲十足,前勤后勤都离不了他。他说,在安次小学工作很舒心,工作再多也不感到累。
人人都做爱学者
  牛兴旺说,学校的最大成功就是通过构建健康和谐的学校生态,让师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自然觉醒。
  学校“自主课堂”上,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们独学、对学、群学,主动讨论、主动交流、主动展示、主动质疑,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安次小学教学楼每个楼层都有一个“读书吧”,一到下课时间就有很多学生自觉聚拢在一起,安静地读书。牛兴旺说:“原来喜欢看书的学生少,书都闲置着,现在很多学生都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年龄偏大的老师来说是个挑战。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7岁,但是每位老师都主动参与课改,主动挑战自我,人人会讲公开课,人人争讲公开课。教师许春美说:“参与其中,让我体会到成长带来的无穷快乐,感觉重新活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