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鼓励名校办一所或几所分校

  本报讯(记者 孙军)青岛市日前举行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签约仪式,7所名校、名园通过办分校、委托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园)等方式,“牵手”11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青岛市明确规定,到2015年,所辖各区市50%以上中小学参与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所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等五种办学模式改革。到2016年,各区市80%以上中小学参与这项办学改革,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这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改革主要包括五种模式:一是名校办分校改革。由一所优质学校开办一所或几所分校;建立优质学校与分校间学校管理、队伍配置、教学管理、设施设备、考核评价和财务管理等一体化机制。二是委托管理改革。选取优质学校(含普通高中学校)或优质教育中介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对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委托管理机制。三是集团化办学改革。由一所优质学校与若干所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建立教育集团内学校间学校管理、队伍配置、教学管理和设施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四是高校或科研院所辐射中小学改革。通过建立高校或科研院所附属学校、实验学校等形式,充分发挥高校或科研院所专家、课程和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优势,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五是学区制改革。优质学校为龙头,与周边中小学组建学区;建立学区内成员学校间学校管理、队伍配置、教学管理和设施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据了解,名校办分校,除了办学理念的迁移外,管理层和师资队伍的派驻也非常重要。青岛市实验初中校长马林告诉记者,名校带动分校要选派骨干教师到分校任教,统一规划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开展教师培训,统一组织各学科集体备课,统一推进课程实施与评价,统一进行重要的学业检测与反馈,使分校尽快跨入全市名校行列。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分校在李沧区广水路附近,校长邓晓红告诉记者,学校此次签约的李沧分校占地60多亩,建设投资预计为3亿元,学校硬件条件要好过现在的市实验小学本校,以前在本校实现不了的诸如动手实验和操作等,现在在分校就可以大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现在已经不存在上学难,而是上好学校难。”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告诉记者。只有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才能有效遏制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热。此次名校办分校跨区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涉及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工作,有利于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据了解,为保障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跨区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顺利进行,该市将加强统筹和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专家加强对跨区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认真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二是加强督导考核。市教育局将组织对新建或发展中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初态评估和联合办学绩效评估,并对优质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切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化,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