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讯(记者 戚景峰)距离沂南县城区40里的双堠中学,是沂南县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之一。去年,该校获得临沂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该校校长张恩全说:“这得益于政府大力推动的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好了,教师留得住,教学质量自然提高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这句话在沂南不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了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该县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配好“每一位教师”、顾好“每一个学生”,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上出实招,做实事,让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并肩而行”,提升办学水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差距明显缩小,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农村填谷,城区扩容让沂南县农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县教体局局长李道宽介绍说,近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5亿元,为中小学新建楼房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差距。今年,全县统筹社会资金3.6亿元建设343个校舍项目,投入1.6亿元配齐教学器材和完善教育辅助设施,让农村学校在办学硬件上第一次与城区学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在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李道宽说。近年来沂南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1.2亿元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第四实验小学和城关实验中学,整体搬迁沂南四中,新建教学楼、餐厅16座,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扩大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容量。五小、振兴小学、开发区学校等建成后,困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班额”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内涵发展,让沂南教师“动”起来。“城里来支教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特别是他们教研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大王庄中心小学校长姜纪勇说。该校老师还和城里老师“攀上了亲”,经常通过QQ群、微信交流教学心得,研究教学设计。一个“动”字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
    如何才能让农村学校教师安心从教?沂南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让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通过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等,让教师安教、乐教。“要弥补农村师资薄弱的‘短板’,还必须让城乡教师‘动’起来。”李道宽说。为此,该县通过修订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教师轮岗和优秀校长挂职,建立起了“能进能出、能城能乡”的教师交流机制,调动起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该县积极提升学生素质,引导学校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增加艺术、体育等单项荣誉评比以及班级群体单项荣誉称号,呈现出“一校一品”的良好局面。
  为实现学生入学机会的均衡,该县首先调整优化了学校布局,制定了8年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打造“学生家门口”的学校;保障经费投入,加大贫困救助,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去年全县教育财政拨款增长20.8%,各级财政共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327万元。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县政府制定了《沂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编制》等4个文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执行力。
    对沂南县推进教育均衡所取得的成绩,老百姓有目共睹。岸堤中心小学学生家长刘存军告诉记者:“以前,乡下孩子纷纷转到城里上学,现在很少了。有些孩子又从城里转回到乡下上学,因为如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城里一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