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真爱真教育

本报记者 强光峰 通讯员 李占峰
  和谐中国十大杰出人物、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教育报年度新闻人物、感动泰安十大人物、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泰山名师……
  这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这是一份份崇高的荣誉。而取得这些荣誉的人,就是泰安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申洪英。
  记者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泰安十二中,走近了申洪英校长……
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
  4月10日,当记者走进泰安十二中校园的时候,正赶上学校举行“感恩诗歌朗诵会”。台上,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着;台下,掌声不断地响起。申洪英和学生坐在一起,时而用手帕揩拭面颊,时而又露出欣慰的笑容……
  记者悄悄地采访了刘文秀老师。她说:“我们的申校长就是这样,总是与老师、学生同悲愁、共欢乐,像这样的场面是经常的。谁有高兴的事儿,申校长会打去电话祝贺;谁家有点儿不幸,申校长会同他共担。前几天,一名学生抬水时烫了脚,申校长边给他上药,边抹着眼泪心疼地说:‘孩子,以后一定小心……’”
  王纪荣老师告诉记者:“申校长16岁高中毕业,那时村子里正缺老师,她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当上了民办教师。申校长最令我敬佩的是这么一件事:1987年,刚刚生完孩子的她本来应该好好地休产假,但是因为学校缺老师,她顾不得身体的虚弱,产后28天就站到了讲台上……”
  而办事处教委主任、这所学校的老校长林相国则给记者说起了申洪英的不断求学之路:“刚刚参加工作时,申洪英越教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我清楚地记得,她先是买了一套《数学自学丛书》来学,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后又购买、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那时刚刚兴起函授考试,申洪英报名参加并且被录取了。这一上学,她就一发而不可收,中专学习5年,大专3年,本科3年,最近又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如今,她已取得了硕士学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不正是申洪英执著教育的真实写照吗?
真爱:她的名字叫“校长妈妈”
  正是源于对教育的真情,申洪英在28年的教学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着心爱的教育事业。28年来,她默默资助了43名贫困学生。
  申洪英最早资助学生是在1982年。一天,她从学校回家,半路上忽然发现她班没到校上课的学生李山正在山坡上放羊。申洪英担心孩子辍学,便和孩子一起来到他家里。李山的父亲无奈地摇着头说:“家里太困难了,实在供不起孩子了,只能让他回家帮着干点活。”
  看着李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看着李山眼巴巴想读书的样子,申洪英心里非常难过,一分不忍、一分不舍让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一下子拉起李山的手,对他的父母说:“再苦再累,遇到再大的难处,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啊,李山的学费以后就由我来负担吧。”就这样,一个郑重的承诺让一个放羊娃重新回到了校园。
  李山辍学事件给了申洪英很大的震动。从此,申洪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开始了延续至今的爱心历程。学生张云父亲去世后,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面临辍学,申洪英知道后在生活上尽力帮助他,使他能够继续学业;邢珍家境拮据,申洪英包下了她初中三年全部的生活费和杂费;史爱国先后两次辍学,都被申洪英拉回校园,现在已是在读博士。在申洪英资助的43名学生中,有的成了人民教师,有的当上了医生,还有的当兵提了干……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可以传递的。在十二中的校园里,学生生病了,同班同学跑前跑后,端水拿药,关怀备至;教师节、感恩节、春节,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贺卡飞向老师的信箱;家长到校给学生送饭,一声声“妈妈爸爸辛苦了,路上注意安全”让家长倍感温暖;节假日,学生自发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缝补衣服……去年,申洪英家一下出了4名大学生(其中3名是她收养的贫困学生),一时间,在泰山脚下传为佳话。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植根于爱。申洪英用真情让学生们感到了母亲的温暖,用真爱给学生们以希望,用真教育为学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为此,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校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