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科建设“五项工程” 强力推进财经大学建设
发布日期:2009-06-0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523次
郭 谦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山东经济学院发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实践载体,站在学校与山东财政学院联合申报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获得成功的新起点,全面实施学科建设“五项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学科建设,强力推进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
一是实施优势学科培养工程,大力提升学科建设实力和水平。学校确立“重点培育优势学科,大力扶持骨干学科,积极建设交叉边缘学科,适度发展新兴学科”的学科建设方针,确定博士授权申报学科和支撑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的学科梯次发展布局,以申报博士点学科和支撑学科为切入点,实施优势学科培养工程。未来三年,学校将为3个博士学位申报学科每年每学科投入建设经费200万元,为2个支撑学科每年每学科投入100万元。每年投入200万元支持其他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实力,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确保学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3个一级学科一次性通过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力争再成功申报3个以上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使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40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3个,新增强化建设重点学科1~2个。
二是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实施“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在重点建设学科中遴选支持30名左右45岁以下的优秀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每名入选的优秀创新人才资助经费10万元,用于出国访学、进修和科学研究;设立“杰出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用于全职引进5~10名学校事业发展急需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对每名引进的杰出人才资助100万元。在校内选拔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尽快成为学科、学术带头人;并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为骨干,建设优秀学术创新团队。重点资助和扶持重点人才,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以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政策环境支持重点人才的工作,推出一批领军人物,带出一批学科团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三是实施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成立标志性成果培育工作小组,负责确定标志性成果培育对象,加强标志性成果的主动设计、组织协调,尤其是加强交叉性或互补性成果的整合。未来三年,争取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1~2项,年均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以上、省部级课题120项以上,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2项、省部级一等奖3~4项;争取100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科研课题达到5项以上,科研经费总额在2008年1400万元的基础上年递增30%以上;争取年均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年均在A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篇以上;新建2~3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建成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争取经过3年的努力,使学校在大学评价中科研贡献率由目前的13%提高到30%~40%。
四是实施育人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以创新人才实验班为切入点建设1~2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未来三年使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达到5个以上;实施优质课程建设计划,确保三年内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实现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的突破。未来三年,力争新增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4个以上,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以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增加省级精品课程4门以上,省级教学团队2个以上,省级教学名师2名以上,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注重促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协调发展,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三年内,使研究生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支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争取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5项以上;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控制度建设,科学把握和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争取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4篇。
五是实施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提高管理工作效能。重视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实行以提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除每年暑期举办处级以上干部学习班外,每年举办一期管理干部培训班,选拔优秀的管理干部到国内外名校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办学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激活管理干部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科学设置岗位,合理聘用干部,对作出突出贡献、提出创新举措并取得实效的管理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对玩忽职守、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调整岗位;适时引进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以增强管理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